中国光伏"反内卷"讨论持续,但专家称前路并非坦途。
据追风交易台,摩根大通8月8日发布报告称,在专家电话会议上了解到,16家多晶硅生产商和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正在讨论成立一个行业整合基金。然而,该计划仍面临关键障碍。专家指出,国有银行和相关部门尚未同意为建立整合基金提供贷款。收购并关停产能的价格如何确定。整合方内部到底要关停多少产能仍待确定。部分多晶硅生产商还在摇摆,到底是当整合者去收别人,还是被收购退出市场。
如果到2025年9-10月,16家多晶硅企业仍无法达成一致,监管机构可能强制关停能效较低的产能。选择标准将基于能耗效率,提议关停单位耗电量超过61千瓦时/公斤多晶硅的产能。即便这样,行业产能依然会供过于求。
但摩根大通认为问题的解决需要一段时间,单靠A或B方案都不能彻底解决问题,未来都需要配套的产量控制机制。未来的关键在于,政策是否能形成统一、长期的产量控制机制,以及淘汰产能的力度能否超出预期。
摩根大通还称,自6月30日以来,A股光伏指数已反弹超过10%,短期内,行业将继续在“政策刺激—政策落空”的循环中震荡波动。多晶硅价格虽短暂上涨,但产能过剩的根本问题尚未解决,现货价格存在回调风险。
据证券日报,7月29日晚间,光伏行业协会澄清涉多晶硅传闻,称“以大收小”收储进展仍有不确定性。业内人士认为,多晶硅收储的进展还是取决于谈判情况。
整合基金讨论面临多重障碍专家表示,《人民日报》点名光伏是“反内卷”的重点行业,被视为高层传递出的强烈政策信号。
中国光伏产业链的核心原材料——多晶硅,过去近一年陷入激烈价格战,平均售价长期低于现金生产成本,企业普遍亏损。在“新三样”出口(光伏、电动车、电池)中,光伏尤其是多晶硅环节,是竞争最惨烈的板块。这也是光伏行业受到政府更多关注的原因之一,并促使多晶硅生产商有动力展开协商,寻求解决方案。
摩根大通指出,目前行业内部和政府相关部门正在讨论两种方案。
方案A:多晶硅行业整合基金
该方案的核心想法是,由行业头部多晶硅企业出资建立一个基金,用来收购并淘汰中小企业的一部分产能。完成整合后,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将作为行业主管机构,向企业发放生产配额,以平衡供需关系。
基金的资金来源可能包括政府融资(多半是贷款形式),剩下留下来的头部企业将分期偿还这笔贷款。目前,中国境内的16家多晶硅生产商正在积极谈判这一方案。与几周前大全能源透露的版本相比,现在有一些最新进展。
但还有一些难点需要解决。资金来源方面,无论是国有银行还是相关政府部门,目前都还没同意为整合基金提供贷款。二是收购并关闭的产能价格还没谈妥。三是头部企业内部要淘汰多少产能还没统一意见。四是有些多晶硅厂商还在犹豫,是加入整合方还是被收购退出。
方案B:强制淘汰低能效多晶硅产能
摩根大通指出,如果到2025年9-10月,16家多晶硅企业仍无法达成一致,监管部门可能会强制要求关闭部分产能。关停的标准将基于能耗水平。提议是,凡是生产1公斤多晶硅耗电量超过61千瓦时的产能,都要关闭。即便这样,行业产能依然会供过于求。
摩根大通认为,单靠A或B方案都不能彻底解决问题,未来都需要配套的产量控制机制。目前多晶硅企业讨论A、B方案,更多是出于自身利益考量,想在最终方案中为自己争取最有利的位置。从行业整体、顶层设计的角度看,解决产能过剩的关键之一是建立长期稳定的监管制度,对产量进行控制。或者,削减的产能规模必须比当前A、B方案提议的更大。
市场方面,摩根大通指出,零部件价格的波动,以及可能反复出现的“政策刺激—政策落空”行情,都会带来市场波动。
零部件方面,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做了行业调研,给出了光伏产业链四大核心环节的目标价格水平。其中,多晶硅为44元/公斤,硅片(210×210mm)为1.93元/片,TOPCon电池片为0.342元/瓦,光伏组件为0.746元/瓦。目前,只有多晶硅价格短期回升至目标水平,从35元/公斤反弹至44元/公斤。中期来看,专家预计其他环节的价格也会逐步向这些目标水平靠拢。
摩根大通指出,政府开始关注光伏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这让市场情绪和对政策干预的预期有所改善。但到目前为止,这些努力缺乏统一协调。例如,市场预期反垄断法将被执行,这推动多晶硅价格从约35元/公斤涨到44元/公斤。但目前缺乏一个有权威的机构来管控产量。2025年8月,多晶硅产量正在增加,这会进一步推高库存,并可能压低价格。
虽然政策讨论在进行,但摩根大通认为要解决问题需要时间(甚至需要多轮不同方案的博弈和讨论)。考虑到光伏板块自6月30日以来已经反弹超过10%(A股光伏指数),摩根大通认为市场可能出现一轮获利了结。未来,中国光伏板块可能会出现区间震荡的波段机会。
~~~~~~~~~~~~~~~~~~~~~~~~
以上精彩内容来自追风交易台。
更详细的解读,包括实时解读、一线研究等内容,请加入【追风交易台▪年度会员】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网配查-网配查官网-配资正规配资门户-配资网大全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