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仲铭,天津大学智能与计算学部副教授。曾获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天津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由他主持并参与的研发项目涵盖多个重大领域。近期,他们团队正在研发护理机器人,准备将研究成果在天开园转化为实际产品。
2015年初春,翁仲铭带着一家四口拖着8个塞得满满当当的旅行箱从美国来到天津。箱子里装着从硅谷变卖房产后的全部家当,更装着他为祖国工作滚烫的初心。
“留在硅谷,我只是个英文流利的华人;回到祖国,才算落叶归根。”这句朴实的话,是翁仲铭内心最真切的独白。彼时他甚至没见过邀请自己的天大校领导,仅凭几封电子邮件里的诚意,就笃定了这片土地能承载他的科技梦想。这份近乎执拗的信任,成了他此后十年深耕津沽的精神底色。
在天津大学的实验室里,翁仲铭的身影常常与深夜的灯光相伴。
“翁老师身上有股魔力,再复杂的算法经他梳理,总能变得清晰易懂。”他的学生们总是这样评价他。
从物联网与数据分析到3D视觉感知与人工智能,他始终瞄准国家急需的技术领域跨界深耕。为了让无人机精准完成地铁管道侦测,他带着学生在幽暗隧道里蹲守数周,眼睛熬得布满血丝仍紧盯屏幕参数。
“识别率差一个百分点,就可能漏掉致命隐患。”这是翁仲铭最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最终这套算法让安全检查效率大幅提升,而这样的成果,在他主持的十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课题中比比皆是,60余篇论文里的每一组数据,都跳动着解决实际问题的热忱。
2023年,翁仲铭带着四五人的团队入驻天开高教科创园,“天津攸信智能科技”的招牌下,他既是学者也是创业者。
“做企业和教书不一样,教书要体系化,做技术得能解决真问题。”这种务实精神,让他的团队研发的脑电无人机,不久后飞到了哈萨克斯坦的大学校园里。
“我们更像个研发实验室,要把深度学习算法种到更广阔的土地上。”当阿拜大学校长戴上脑电设备操控无人机腾空时,翁仲铭站在一旁笑着说。如今他为当地智慧城市量身定制的算法模型,已经通过新签署的合作备忘录,在中亚大地上生长出更多可能。
在课堂上,他教学生写代码时总不忘补上一句:“两岸同根,技术无界,你们的算法未来要能解决两岸共同的难题。”
如今他培养的学生里,有人成了两岸科技合作项目的骨干,有人带着他研发的农业机器人扎根乡村,将“科技报国”的种子播撒到更远处。
从跨越重洋回到祖国,到为天津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从在国际舞台为中国技术争话语权,到坚信两岸携手共筑复兴梦。这股“傻劲儿”里,藏着一位台胞深厚的家国情怀,藏着一位科技工作者最珍贵的赤子之心。
(天津工人报记者 秦帆)
网配查-网配查官网-配资正规配资门户-配资网大全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